BlogAD廣告

2012年9月15日 星期六

末日博士罵Fed:一群印偽鈔的人


美國聯準會13日宣布第三輪量化寬鬆(QE3)救經濟,「末日博士」麥嘉華 (Marc Faber)14日接受CNBC訪問時批評,聯準會官員是一群「印偽鈔的人」,而主席柏南克把美國經濟搞砸,真應該辭職下台。
麥嘉華說,超級寬鬆的貨幣政策,是近年發生金融危機的元兇,而聯準會主席柏南克正是這種政策的主要擁護者之一。「如果我像他一樣把經濟搞的這麼糟,我一定會辭職。聯準會拉抬資產價格,創造財富的方式,根本是荒唐。這種作法是行不通的,只會暫時推升市場,隨之而來便是崩跌」。
麥嘉華因準確預測1987年金融風暴而名聲大噪,亦由於他負面的預測獲得「末日博士」的封號。他批評聯準會收購MBS,與短債換長債的扭轉操作,「只會讓資產價格上漲,使資金流向富人」。他認為,最新一波的量化寬鬆措施,無助於一般美國民眾。
柏南克13日宣布,聯準會每月將收購400億美元MBS,直到美國就業市場出現明顯改善為止。麥嘉華指出,「量化寬鬆使富人持有的資產價值上漲,而一般民眾卻得承擔物價上漲的苦果,這項措施造成一小部分的經濟繁榮,卻對大部分的經濟造成傷害」。
麥嘉華說,「印鈔票的聯準會官員要為這次的危機負責。如果美國持續實施這套寬鬆的貨幣政策,未來面臨的不只是財政懸崖,而是財政大峽谷」。

2012年9月3日 星期一

青年好窮 收入倒退17年


30至34歲 平均年所得55.6萬
〔自由時報記者鄭琪芳/台北報導〕青年貧窮問題加速惡化!行政院主計總處調查,去年未滿三十歲的所得收入者平均年所得僅四十一.六萬元,三十五至三十九歲平均年所得六十五.七萬元,均不如十五年前水準;三十至三十四歲的年輕人更慘,平均年所得五十五.六萬元,不僅較前年大減兩萬多元,並創下近十七年來新低。台灣年輕人所得收入大倒退,成了「青貧族」。
近10年平均所得 停滯不前
根據主計總處資料,「所得收入者」包括受雇者、自營作業者及無業家庭經濟戶長等。去年所得收入者一三三七.三萬人,平均名目所得收入六十一.一萬元(未計算通膨),低於前年的六十一.五萬元;近十年來所得收入停滯不前,維持在六十至六十二萬元上下波動,甚至有倒退的情況。
主計總處官員認為,去年受雇人員報酬仍增加,但自營作業者的收入減少,可能是小生意較以往難做;此外,無業家庭經濟戶長也算是所得收入者,而受到高齡化社會影響,退休人口愈來愈多,這些人經常性收入較少,應是所得收入者平均所得減少的原因之一。
未滿30歲 每月不到3萬元
主計總處資料也顯示,年輕人所得倒退情況愈來愈嚴重,去年未滿三十歲的所得收入者一七七.二萬人,平均所得收入僅四十一.六萬元,居各年齡層之末,且不如一九九七年水準;扣掉非消費支出(稅費、利息支出等)後,平均可支配所得僅三十五.八萬元,等於每月不到三萬元。
另外,三十至三十四歲所得收入者一五二.三萬人,去年平均所得收入五十五.六萬元,不僅低於前年的五十七.七萬元,甚至是一九九五年來新低;三十五至三十九歲所得收入者一四四.五萬人,平均所得六十五.七萬元,雖略高於前年的六十五.六萬元,但仍不如一九九七年水準。
對此,主計總處官員認為,由於國內高等教育日益普及,很多年輕人唸書唸到二十五、六歲甚至二十七、八歲,投入就業市場的時間延後,而剛出社會薪資一定不高,因此,這幾年青年的所得收入未增加,此現象將成為長期趨勢。
「高學歷不就」青貧病灶
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指出,年輕人延遲就業是為了培養更高的人力資本,就算三十歲以下收入倒退,三十歲以後薪水應該更高才對,但目前情況並非如此,年輕一代成了「青貧族」,花了更多時間及成本培養的人力資本,卻沒有反映在報酬上。
邱俊榮表示,過去希望藉由高學歷讓人力資本更好,這需要產業界的配合,但「廠商缺的是人力不是人才」,我們在高等教育普及化過程走錯了一步,就是技職教育的沒落,現在不僅是「高學歷低就」的問題,更嚴重的是「高學歷不就」,年輕人想做的根本不是職場提供的工作,勞動市場供需出了問題,這是青年貧窮問題的根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