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logAD廣告

2013年3月30日 星期六

班上第十名 最容易當老闆


中央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林子銘,在作客大陸武漢長江工商學院時,面對台下百多名想創業的學子指出,比較容易當老闆的常是在班級上第十名的學生而非第一名同學。
林子銘教授說,台灣的商業雜誌調查發現,一般大型企業的老闆不會是班級的第一名,通常都是第十名。這到底是什麼原因?林子銘解釋說,從謀略管理的角度來看,功課太好的學生,每天回家都會被父母盯著做功課,從小到大最看重的是自己的分數,眼中只有自己。這類學生的EQ不是很高,往往會為了一兩分去爭得你死我活,而不會關懷其他同學。
林子銘分析,第十名同學一般具備當老闆的潛質。第十名的學生無論是智商還是資歷都是中上等的,但是這類學生不會被分數控制,有更多的精力去涉獵更多的知識,抗壓能力比較強,而且人脈比較廣。這樣的學生具備謀略學的六要素,也就是智能、情緒、逆境、社會、文化、意志,這也是創業所必須的條件。
林子銘教授還說,吃飯老插隊的人、開車總想超車的人都不會成功,因為他們過於自私。此外,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,愛是最重要的,他建議大學生要培養自己的愛心,學會關心他人,在學好專業知識的同時,不斷提升自己的情商。

2013年3月25日 星期一

豐藝切割特定應用業務予小金雞勁豐 股價再創波段高


2013/03/25 11:30 鉅亨網 記者蔡宗憲 台北 

IC通路豐藝 (6189) 宣布將旗下特定事業應用群切割給100%轉投資公司勁豐科技,未來豐藝將僅剩下IC通路業務,而原本負責電子產品加工製造等的特定事業應用群,則切進勁豐當中,未來勁豐不排除會單獨掛牌上市,市場解讀雖然豐藝此舉將使營運重回單純代理商之角色,但其特定應用事業群的營業範疇可望更為開闊,對豐藝整體獲利有益,豐藝今(25)日股價維持小漲格局,以26.65元再創波段新高。
豐藝代理產品以面板與IC零組件為主,其中面板產品以友達為主,出貨範疇涵蓋PC、NB與平板電腦;IC零組件部分代理產品包含F-譜瑞、聯陽、通嘉、CSR、PLX、LTC、AOS與AMCC等,產品多與電源與傳輸相關,出貨產品也以PC、NB為主。
除了代理產品外,豐藝也有特定應用事業群,佔營收比重約 5 %左右,主要以電子加工業務為主,營運產品應用範疇包含汽車電子、醫療、自動控制產品等,去年也推出智慧型自動販賣機產品。
豐藝為使特定應用事業群的營運更有效率,因此決議將其分割讓與資產予其100%子公司勁豐,預計分割完成後,勁豐資本額將達9260萬元,整體營業規模也可望放大,未來勁豐獲利情形持續走揚,不排除單獨掛牌上市。
由於勁豐是豐藝100%轉投資子公司,在脫離豐藝代理原廠產品光環後,未來營運將更有發展空間,獲利動能看俏,也有助豐藝整體獲利;豐藝今日股價維持平盤上小漲格局,股價再創波段新高。

2013年3月24日 星期日

007電影空降危機-M夫人吟的詩


昨天去看了二輪片-空降危機

很有深度的一首詩,可以勉勵自己,投資的路上也要奮鬥,不輕易放棄 

這集的龐德電影,也許動作科幻場面不多,龐德女郎不夠吸睛,但帶來了另一種值得深思的力量,如同M 夫人在聽證會 (答詢) 上所吟之詩:

..We are not now that strength which in old days
Moved earth and heaven; that which we are, we are;
One equal temper of heroic hearts,
Made weak by time and fate, but strong in will
To strive, to seek, to find, and not to yield.”    -英國詩人Lord Alfred Tennyson
中文翻譯僅供參考:
雖然我們不如以往般憾天動地般的強壯, 我們依然擁有相同的雄心壯志, 縱使時間與命運使我們脆弱, 但我仍有堅強的意志去奮鬥、去追尋, 而不輕易放棄.
較為押韻的翻譯,僅供參考:
當年事業多輝煌,橫掃千軍誰敢當。
時間過了很多年,昔日英姿在何方。
如今頭顱白似雪,精疲力盡手足涼。
但我仍有英雄膽,還要繼續去遠方。
我為人生唱讚歌,詩成餘意尚徬徨。
英國詩人Lord Alfred Tennyson

2013年3月6日 星期三

選擇權賣方策略-續集


賣方續集

承上篇文章,賣選擇權用比率價差,風險較低,但獲利也相對較小,因為賣方與部份買方Gamma抵消掉了,使行情變化時Delta值的變化小,風險較低,反正thetavega都比只有賣方來的小,所以險比較低。
但相對而言,獲利也少很多,所以有時賣方會callput一起賣,但callput都賣風險相對比較高,大家也很怕突然遇到大跌或大漲,其實只要不是跳高的大漲或大跌,只要有避險,賣方根本不怕,就像20108月份的下跌,賣方一樣大賺其錢,只是看你要怎麼避險而己。
在此我提供兩種市場上非自營部門常用的避險方式,也是個人常用的方式:
(1)
到履約價即避險:這是很傳統的方式。
20109月份合約為例,818週三時,9月期指收在7877點,
價平為7900點,故賣出7800put 120 1
賣出8000call 94 1
總計收到214點的權利金,故本月有214點的本錢可以花用,
故要避險之損失不超過214點,即可賺錢
因為我們是採用到履約價即全避之方式,
故行情盤中跌破7800,即賣出小台1口避險,
若行情盤中漲過8000點,則買進小台一口避險。
有人會問,那盤中來來回回在78008000點上下呢?這時你要有一個定見,例如用5分鐘的k,5分收了才避險,或用15分鐘收才避,
各有優劣,因為用比較短的時間會產生較少的滑價但較多的次數;
用較長的時間會有較大的滑價但較少的次數,
但無論如何在7800以下及8000以上我們有214點可以花用。
個人較喜歡使用15分鐘,這也是我一般常用的分鐘K
(以下每日,不含手續費及稅)
819,
期指7918,PUT 99CALL 107不用避險,
當日賺了8點
8月20
期指 7888PUT 106CALL 90不用避險,
CALL,PUT
合起來又賺了10點,
累計賺了18

8
23
期指 7951PUT 74CALL 108不用避險,
CALL 
PUT合起來又賺了14點,
累計賺32
(
但盤中最高到8003,但不管是5K15KK線收盤時均未站上8000,故都不用避險)

8
24
期指7885PUT 99CALL 82不用避險,C,P合起來賺了1點,
累計賺33

8
25 重點來了
期指當天跌205點期指收7680PUT 208CALL 30.5若無避險,
C,P
合起來虧57.5點,累計虧24.5
但指數跌破7800(9:15)7797放空1口小台,
09:30 7801
買回,
9:45 7786
再空1
滑價用了18
故收盤時賺102點,(扣掉被刷的)故當日賺44.5點,累計賺77.5
但若用5K避,當天亦會被刷1次,
9:10
7784,
9:30,7801
補回
9:40
再於7794賣出
滑價23
故收盤賺97(扣掉被刷1)故當日總計賺39.5點,累計賺72.5
但還記得上篇文章的停利嗎?因為大部份中性策略,避險成本都不小,
平均能賺到25%~30%左右而已,
故總計的214,能賺到30%65點就很好了….故當日收盤前可出場,
不用賺到77點或72.5點,
65點就應出場了,獲利了結3250元。
在本例中,若放到831日,
由於行情直跌,8月31日時收7559
部位放到那時,可賺170點,
達到總權利金的170/21479.44%提早可能有點可惜啦,不過一般部位放的愈久,
遇到黑天鵝的機會愈高,到目標就走,風險比較小一點啦~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(2)
第二種避險方式,到了臨界值才避險
例如本例中,總共收到214點,
故要跌到7800-214=7586點才避險或是漲到8000+214=8214點才避險若用此法避險:

8
19~825日仍未避險
(
這幾天不用避險,不用寫了吧)825日時,累積仍虧24.5

8
26
期指收7622Put 238Call 18.5因未跌破7586,不用避險,累計虧了42.5

8
27 行情小彈期指收7660
Put 208Call 19
仍在7586之上,
不用避,累計虧了13點,
因為put沒虧那麼多了
8月30 行情又反彈期指收7716
Put 155Call 18
以為危機已過,當日大賺54點,
累計變賺41點,

8
31 行情跳空跌期指收7559
Put 261Call 5
若無避險,當日虧93點,
累計虧52
但避險,
7586以下要賣出,
這次有些倒楣….被上下刷了幾次
若用15K被刷1次,41點,
最後於7574賣出1口小台,當日將虧123點,累計虧82點;
若用5k被刷3次,40點,
最後於7579賣出1口當日將虧122點,累計虧81點(均不含交易成本)
(
居然有避險虧更多,但若未來跌下去,你就不會虧更多了~,,,因為小台把你的put全鎖了)
9月1日 行情反彈了期指收7628
Put 6.3Call 203
若無避險,則累計是小賺4.7
但有避險,5K於9:107591買回1口小台,
累計小台損失(含前一天40點總計52點),累計虧-47.3

15k
9:15買回7604點口小台1口,
累計小台損失(含前一天40點,總計70)總累計虧了65.3
9月2日,再反彈指數7693
Put 155Call 9
避險後5k: 累計虧2點
避險後15k:累計虧 20

9
3 再反彈指數 7779
Put 94Call 14.5
避險後5k: 累計賺了53
避險後15k:累計賺35

9
6日再反彈指數7865
Put 45Call 22.5
避險後5k: 累計賺了94.5
避險後15k:累計賺76.5
但盤中只要累計有賺到65點,就出場了故今天獲利了結了>,真是辛苦呀!
其實這個避險,行情一路往下跌累計將是虧的,
因為我們將214點用完後才開始避險,
要賺錢的話,行情反彈回來才有機會再賺回來;
方法能否賺錢,端視指數結算最後的落點在那兒~
再補充一點,如果第一種避險方式(不是第二種的避險)
一直放到9月6日的話,
7797
放空的部位(7800為履約價,也是開始避險點),在開盤時就要補回來了,
這時,補回價格將在開盤價7838附近,
這時避險就會有損失41點,再加上先前的滑價(5k23,15k18點),
累計避險的成本也有64點及59點,這樣算起來累計不過才賺了83點及88點,
並沒有比8/31日全部出掉好,甚至沒比8月25日全部獲利了結好上多少,所以建議賣方要先停利啦~避險這種事,要花多少成本很難說的啦!!!!
這兩種方式,各有優劣,因為第一種方式很容易就開始避了;第二種方式,有一半的機會根本不用啟動避險就可以獲利了結了;但若遇到行情一直走一邊,第一種方式還可以賺到錢,但第二種方式就賺不到錢了~自己好好考慮吧!!!
至於公司因為自營部位大多用中性策略來避險,風險當然相對更低,但是獲利亦相對更少,
因為很多潛在的獲利都避掉了,但由於交易成本較低,故仍可以獲利。
再補充一下:這交易的回測及實証(雖然做的很小,賣方不可能做很大!),過去五年(60)(註第二種方法避險)總共虧了10,賺了50(每次一個月)勝率83.33%
期望值54點虧最多是20078月份合約的287.....很幹!
2009年的430日大漲時沒虧多少,因為當時415日是第一個交易日收5860,可以收到394點的權利金,
沒有想像中慘(當月虧96),盤中較慘....因波動率的原因,這也是資金要考慮的因素之一呀!(重要)
虧超過100點的月份有
2007
年的8月(-287)
2007
10(-110)
2008
7(-173)
2008
9(-117)
留意!盤中的虧損比你想像中大很多!!!!!>
2004年沒有回測到,但一定是虧的,因為剛好318結算,319就發生大事了....實務上根本避不到險只收到330點,
交出去的可是3倍以上呀~
所以實際若有交易的話,損失一定超過風控值!賣方千萬一定小心!!!!雖然此方式勝多輸少
但一次就講你Say Goodbye
徐華康>
採用賣出平衡跨式部位的市場邏輯會讓你多數時間都賺錢,
但是,每六個月左右,你會遭遇一段痛苦期。
這多半是基於人類心理作崇,因為當一切都很順利時,人們就會傾向增加部位,
在這種情況之下,一旦發生問題,就很容易被淘汰出局。
不管你賣出價平或深度價外選擇權,都會遭遇這種情況,
不管是波動率太大或是價格移動出乎意料,市場絕不會讓你得意太久

選擇權賣方策略


轉貼 台灣期貨交易人聯誼會 的高手文章

寫的非常好
在許多研究中,賣出選擇權的績效長期下來,會比買入選擇權的績效好。如Santa and Saretto(2009)S&P500為例,不管是在平均數、標準差、SharpeLeland’s alpha檢視,績效均較買入選擇權佳。
在國內亦有以台指選擇權所做的相關研究:如謝明忠(2005)以台指選擇權為例,討論基本、價差及混合策略,透過固定進場時點,來計算最後之投資績效,賣方比買方有利。黃金生副教授及黃美雪(2007)則將51種策略(含不同履約價),透過固定進場至結算之績效排名,結論均是賣出選擇權優於買進。
但國人在交易選擇權時,為何總是以買方為主呢?其實答案很簡單:風險問題。去問一下有當過賣方的投資人,只要資金管控不當,可能一次就會讓你破產,更況在實驗中,賣方大虧一次後,仍然可以用相同的部位來建立下一次的實驗。或許,只要統計期間,剛好"黑天鵝"的次數不太多,那當然是賣方優於買方。話雖如此,但在2002年至2009年年底的統計中,賣方策略確實是優於買方,看來只要資金管理得當,當賣方似乎仍是比較可行的策略。畢竟若以指數的漲跌來看,買call只有在大漲時才能賺錢,其它跌、大跌、整理均是虧錢;買put只有在大跌時才能賺錢,其它小漲、大漲、整理及小跌時均是虧錢。但多數的指數選擇權的書藉或券商的營業單位,有意無意多會強調買方「風險有限,利潤無窮」的說法,讓許多投資人投身於選擇權之買方而忽略了賣方之交易,當然若是風險空制得宜的前提下,選擇權的賣方將更比買方有機會獲利。
那賣出選擇權要怎麼做才好呢?單純賣出買權?純賣出賣權?還是同時賣出買權及賣權?其實在風險控制得宜的前提下都好,但我不喜歡兩邊都做,遇到大漲大跌時會累死人,而我個人比較偏好採用比率價差(而且用1:3)。這也是一般採用約定交易法之方法,即是你認為行情最可能到那裏。
例如:2010819,新契約之第一天,當時的看法是行情上漲,但應該不會到8500
,
故賣出8500call 3
31.5
點買進8300call1 66
若行情不到8500時,最差的獲利為8300以下結算,將獲利28.5(31.5*3-66=28.5)獲利最大點為結算在8500點,將獲利228.5(31.5*3+200-66228.5)
其實行情下跌蠻幹的…..雖然賺了錢這個部位,往上漲才會有風險,而且要漲到8500以上,因為你賣出了8500call 3口,所以往上漲時才會稍微緊張一下,下跌則小獲利收場。這也是做一邊的一個做法。
有人也許會問,那漲上法怎麼辦?行情要是漲1000點,那不是虧死了?所以有時要避險。
但我不用delta 中性的方式來做,因為以前做太多了,又累又不一定賺到錢,現在反而簡單最好,
我的方式為:漲到8500時才買進一口小台(按照比例)再漲到8600才買進一口再避險,
當然行情回跌時要賣回去不過通常有遇到避險的次數不會太多次,因為我都會設停利點,
大約賺了最多點數的30%(本例為68.5)
(228.5*30%=68.5)
所以如果沒有立即往8500走,過一陣子就可以停利了
根本可能沒機會開始避險啦~
再一次重申,做賣方一定要能控制風險,否則真的不要做,要不然每個月幾千幾千的賺,一次就幾十萬,會得不償失的
因為價格分配的厚尾,一次很可能就掛了,2009年以前,大家都以前只有賣put危險,
但是2009年的429,開盤漲停板,給賣call的再一次教訓,賣方很可能一次就破產。
但同步思考,持賣方部位隔夜與期貨部位隔是一樣的風險(如果不用delta看而用4:1,才不會低估風險)
所以持有不超過某一風險的部位是重要的,
但反過來說,報酬卻比同樣部位(4:1比例而非同delta)之報酬低很多,
但行情小漲小跌時卻比較好,故賣方在相同部位下是用較大波段的報酬換取了時間的價值,
值不值得,各人見解不同,但自營商是喜歡賣的,



轉貼 台灣期貨交易人聯誼會 文章

2013年3月4日 星期一

工商時報社論:李安啟示錄

04-Mar-2013      工商時報

 李安得獎了,台灣難得出現不分男女老幼、不分藍綠統獨,舉國皆歡的場面,稍稍緩解行政院宣布核四公投的劍拔弩張。他以《少年Pi的奇幻漂流》贏得了裡子(影史百大賣座片之一)與面子(奧斯卡最佳導演等四座獎項),電影成就已毋需旁人錦上添花,但他在築夢過程中所樹立的典範,則值得台灣朝野細細玩味。

 在李安領獎致詞感謝台灣的那一刻,相信很多人都哭了。因為有別於其他靠自身努力而揚名國際的「台灣之光」,這回台灣社會不再只是心虛地沾光,而是可以自豪地說:「我們從李安初試啼聲的父親三部曲:《推手》、《喜宴》、《飲食男女》,就一路相挺,關注著他從台灣紅到全世界!」

 從上個世紀90年代父親三部曲問世,推移到21世紀的現在,台灣社會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在統獨意識型態作祟下,「省籍」往往成為夠不夠格愛台灣的第一道試煉,因此才有所謂「管他貪不貪污,就是要挺台灣人總統」的詭辯論述。而李安,一個出生在屏東、成長在台南、學藝在台北、逐夢在美國的台灣第二代外省人,則完全顛覆了此類血統純正論。

 首先,外表儒雅內心堅定的他,以實際行動「真愛台灣、相信台灣」,才會令沉默的大眾感動落淚。因為真愛台灣,他選擇在台中造浪、在屏東取景。否則以他國際級大導演的地位,搶著上門的合作提案絡繹於途,又何必獨排眾議,鍾情台灣?

 因為相信台灣,他將本土技術團隊操到極限,根據媒體報導,幫《少年Pi的奇幻漂流》造浪的台灣巴比倫泳池公司總經理薛義森,回憶起拍片過程最大的夢魘,竟然是李安以老虎快要溺斃的絕望眼神,對著他說:「這完全不是我要的浪!」然而,薛義森就是在李安令人發抖的「恐嚇」下,拚命達成了「能興風也能sweet」的千濤萬浪。同樣被逼到極限的,還有油漆工陳新發,從懷才不遇、吊兒郎當,到蛻變成媲美好萊塢級的「電影質感師」,中年轉型之驚豔宛如另一場奇幻旅程。

 他們都是李安口中:「如果沒有台灣,不可能拍出這部電影」的隱型冠軍。而從他們口中,聽者感受到的則是:「如果沒有李安,我們就不可能攀抵世界之巔」的真誠感恩。

 比起那些只知道將下一代豢養在舒適區的長輩、比起那些只知道以短利寵刁選民的政客、比起那些還沒有起而行就先計較薪酬幾K的後生,李安用愛深責切的態度逼故鄉人辛苦播種,然後歡喜收割。因為他知道台灣電影工作者有能力面對國際競爭,欠缺的只是機會與眼界。

 其次,他以「立足台灣,放眼全球」,體現了「開放胸襟」才是台灣以小搏大的利基。從中影支持的父親三部曲出發,李安深知唯有在好萊塢扎根,才可能在主流體系掌握發語權,甚而衝撞既有的遊戲規則。因此,他花了廿多年的時間,嘗試跨越國界與文化藩籬,挑戰多元題材,到集天人哲思與昂貴科技之大成的《少年Pi的奇幻漂流》,終於以全球票房壓倒美國票房的漂亮身影,換得奧斯卡台下熠熠眾星起立致敬的榮光。

 在《少年Pi的奇幻漂流》裡,與李安同樣具有開放胸襟的伯樂,則非台中市長胡志強莫屬。胡志強擔任過新聞局長、外交部長,是少數具有國際觀的地方首長,十餘年前為了古根漢美術館台中建館案奔走,結果壯志未酬身中風。在李安決定開拍《少年Pi的奇幻漂流》之後,胡志強主動邀約李安到台中勘景,出錢出地,才有李安得獎後特別感謝台中的美談。

 偏偏台灣多數的政治人物,更像當初將造浪池諷刺為「蓄水池」的台中市議員;以管窺天、夜郎自大,圖短不圖長,最好馬兒又好又不吃草。如果說,連李安這樣有鍍金保證的知名導演,都先得承受「花五千萬造蓄水池」的冷嘲熱諷,很難想像,朝野口口聲聲要發展的文創軟實力,要如何在上下掣肘、左支右絀的現實環境中播種茁壯?

 最後,岔題回到在李安得獎當日宣佈的核四公投,多年來朝野擺盪在「理性與感性」的兩端,卻從未拉近差距。當年李安拍第一部好萊塢主流電影《理性與感性》時曾說:「你能克服文化障礙,但必須十分勤奮。」同理,朝野要在反核與擁核的鴻溝上架起橋樑,就必須真心誠意地傾聽理性的剖析與感性的傾訴。

 李安又說:「我們需要說故事,否則生活就會像數字兀般反覆下去。」在核四公投上,正反兩派又能否捐棄成見,共同鋪陳一個動人的故事?還是一如以往,日復一日地「內耗」,終致兩敗俱傷?